【译文】
孔子曾说:“一个人如果不仁爱,礼对他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如果不仁爱,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制定礼仪,创作音乐,必须具备中和的德行。只有声音符合音律,身体符合礼仪的人,才能谈论这些。至于那些具体的礼仪细节,那是乐工和祝史的事情。所以曾子说:“君子所重视的道有三点……而那些具体的小事,就有专门的人去负责了。”
尧命令羲和,恭敬地遵循上天的法则,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他重视的是“准确地授予人们时令”。舜“在璇玑玉衡”,他重视的是“用这些来使国家的各种政务都井然有序”。这些都是他们怀着仁爱百姓的心,来推行养育百姓的政策。制定历法,明确时令的根本就在这里。羲和关于历数的学问,皋陶、契未必懂得;禹、稷也未必懂得。即使尧舜自己,也未必完全懂得这些知识。但是到了现在,我们遵循羲和的方法,一代代地修订完善,即使那些只有一些小聪明的人,星象知识浅薄的人,也能推算预测而没有差错。难道这意味着后世那些只有一些小聪明的人反而比禹、稷、尧、舜还要贤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