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成人的帮助。父母往往是帮助孩子阅读的第一位“老师”。亲子共读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阅读能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相关研究表明:当幼儿自认为阅读能力差时,他们可能就不再努力或是痛恨阅读,觉得阅读是无聊的事。若是幼儿认为他们是差劲的读者时,他们可能真的会变成差劲的读者。正向的自我概念让幼儿有更佳的阅读能力,反之,负向的自我概念导致幼儿的阅读能力更差。亲子共读中,儿童由于有父母的陪伴和鼓励,容易肯定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逐步发展成优秀的阅读者。
在现代社会,儿童在生活中会经历许多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很多方面,如对自我认同的困难,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对世界阴暗面的不理解,这就需要缓解儿童心理压力。治疗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戏、美术、音乐、戏剧和谈话等。在所有这些艺术治疗中,图书治疗是比较有效且比较经济的一种,因此,图书治疗在国外也被运用于临床之中。故事让儿童能够应付恐惧和忧虑。更大的好处是,讲故事的人与儿童之间有一个良性互动的交往过程。心理学家Charlotte S.Huck与Doris Young Kuhnru将图书治疗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认同阶段,读者把自己与书中人物联想在一起;情绪宣泄阶段,当读者与书中人物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上产生认同时,他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释放压力;领悟阶段,通过观察和理解故事中人物如何处理一种情绪,读者可以学习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儿童文学中,有很多的优秀童书(特别是图画书)就是针对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心理冲突的解决方法的。例如,当孩子为友谊问题而苦恼时,可以给他讲《我有友情要出租》(方素珍/文,郝珞文/图),通过大猩猩寻找友情的过程来暗示孩子应该如何获得友谊。许多幼儿害怕第一次上学、上街或是搬到新的环境。日本图画书《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筒井赖子/文,林明子/图)就是描述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情景。每一位读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并学习到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经验。儿童几乎都曾为自己不小心吞下西瓜子而害怕,这时如果给孩子读一本《子儿,吐吐》(李瑾伦/文图),告诉他们一只小猪也曾经为吞下瓜子而恐惧,但这个恐惧随后又转变为期待、自我安慰等一连串心理反应,当然最后不忘告诉孩子正确的知识:西瓜子随大便冲走了。当幼儿喜欢发脾气时,可以给他们讲《菲菲生气了》(莫莉·卞/文图),通过一个小女孩由生气到消气的全过程,帮助孩子模仿着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