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全球各国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总量和水平的常用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也谈不上是最有用的指标。
究其原因在于,GDP多有虚假(重复计算)成份;并且全球有些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使市场经济国家也多少有些计划成分,这种“计划”的存在价值就是要尽量减少商品交换,这部分“减少”的商品交换就无法形成GDP了。与此同时,各国的外向型经济(来料加工)比重悬殊,这时候,用剔除来料加工比重之后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经济规模会显得更实在(我国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GDP中约有40%虽然是“国内生产”的总值,却不是“国民生产”的总值)。
所以,当读者看到2010年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的消息时,大可不必莫名激动。且不说我国人均GDP水平在全球还很低,单说我国民间给GDP起的绰号“鸡的屁”或“高大炮”,就知道它的口碑是并不怎么的。
理解GDP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GDP是根据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具体地是指最终产品在这个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所谓最终产品,是指这个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使用的物品和服务。换句话说,这部分产品已经到了生产的最后阶段,不会再作为原料、燃料或半成品投入到其它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去。统一计算最终产品的目的,是不至于重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