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使君:古时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方滋时知镇江府事,故称。宏放:豪放。
[9]“襄阳登览”三句:晋羊祜常登襄阳(今襄樊市)岘山,感慨无数登山贤士皆湮没无闻,使人感伤,说自己死后“魂魄应登此山”。羊祜,字叔子,晋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甚得民心。
[10]汉江:汉水。
[点评]
孝宗隆兴二年(1164),陆游因触怒孝宗出为京口(镇江)通判。二月到任时,抗战主将张浚正准备对金继续用兵,往来镇江。陆游以通家子的资格拜谒张浚并积极支持张浚北伐,因而为张浚所赏识。不久,张浚被罢。是年八月,方滋知镇江府事;秋天,方滋招邀陆游同游北固山登多景楼,陆游赋《水调歌头》词记之。词气势恢宏,笔力雄放,慷慨沉郁。据说张孝祥还亲自书写一遍,刻在崖石之上,供后人瞻仰。
词的上片写景,突出京口形势的险要。江左形胜,最数京口,而京口绝胜之处,要算高耸云天的多景楼。滚滚长江巍峨群山尽收眼底,眼前的“鼓角”和“烽火”,引发词人对三国英雄人物和历史风云的追忆。过片处以耀眼的戈甲武器和强大的军队阵容,渲染当年孙刘大军合破曹操时的声势。甲光向日,豪情万丈,诗人仿佛又看到了张浚都督江淮军马时招募壮士、操兵练马的情形。过片处历史画面和现实人事交错迭出,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