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我会尽力坚持每次的访谈都是面对面进行的。我不喜欢电话访谈或者邮件访谈,总觉得四目相对或者看到对方说话时候的一颦一笑,才算见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通常也会去拍摄现场看看状况,保证文字与图片的统一,也能在拍摄现场看到更全面生动的明星状态。聊天的时候,他们总是静的,拍摄的时候,他们则是动的,这样动静结合,人物也就活灵活现。
这本书的出版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市面上大多数的访谈录其实销量都不好,原因不明,因此,一直有出版社来打听我的杂文集能不能出版,却很少有人问到这本书。实际上,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记载了我在这个行业三年多的时间里经历的蜕变。因此我在和出版社谈条件的时候,把它当成一个附加条件,我说我可以把杂文集给你们,我也不会强求版税印数,但,你们要给我的访谈录,一个出版的机会,因为它才是我最重要的一个作品。
就像我一直认为的,没有学过专业摄影的摄影师作品总是差点儿意思一样,作为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采访记者,我也是一样,觉得自己似乎总是写不到位。好在,大多时尚杂志的文字要求并不像新闻或者财经类周刊那样的严谨缜密,没有太过严苛的要求,这也算是我能坚持写三年封面的主要原因。2013年9月,我从《时尚健康Men’s Health》杂志换到同集团的《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工作,从之前做两性与专题到现在做明星和人物,这当然和这本书的形成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