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农民负担苛重的赋役,不得不向富家借债。姚夔说高利贷的罪恶道:“收获刚完毕,农民一家人已饥荒。”所以小民凶年挨饿,丰年也一样挨饿。
豪强掌握乡村政权——朱元璋令全国州县乡村设立老人,职掌劝民为善,判断争讼。后来老人多由势家的隶仆或地痞土豪充当,凭借地位侮虐贫弱。朱元璋又令大户充当粮长,职掌催收本乡钱粮,后来粮长勾结书吏,倍收粮米,包揽词讼,共分赃钱。粮长买田、造屋、置妾等费,统归小民负担。
(丁)兼并的结果
农民在各种兼并势力的压迫下,怎样生活呢?
饥饿——明史称朱棣时,天下富庶,岁收丰足,外省府县仓米堆积,至红腐不可食。这自然算是明朝全盛时代了。贫民能不能食红腐的米呢?太子朱高炽路过山东邹县,见男女持筐在路旁掘草根,高炽驻马问草根的用处,民跪对道,饥饿靠它活命。高炽下马入民家,所见无不烂衣百结,灶锅倾仆。这并不是邹县偶见的现象,照邹缉的奏章说:“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连年,民多剥树皮掘草根活命。”朱棣以后,贫民生活更不堪问了。马驯有一篇请减赋的奏章说:“山居人靠吃树叶,水居人靠捕鱼虾,田园如扫,室家如枯,百姓面色都灰黑像死人。”明朝只有增赋,没有减赋,那么,百姓面色永远像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