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每一个桥墩下需要打160根桩,9个桥墩要打1440根桩,若用老办法打,一天只能打1根,光打根桩就得花几年时间。后来,他采用“射水法”打桩,一昼夜能打30根,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期间,茅以升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为了监督工程的进度,他经常同工人吃住在一起,甚至下到水深30多米的沉箱中查看工程进度。
经过数年的奋斗,我国桥梁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终于按期完工。
成才启示
敢为天下先,具有探索精神。
不甘于落后,奋发进取。
吸取教训,自立自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学者。他1917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1920年,他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1925年起,他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期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诗歌散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抗战胜利后,朱自清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虽身患重病,仍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最后死于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