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起当今的“猎头”,我就会想起三千多年前的甗呢?原因在于,这两件事儿有类似的地方,都是有能耐、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被选用。数千年来,凡事但凡能够成“气候”,就都有根,那么,“猎头”的根儿在哪儿呢?
广州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昩的大墓中,出土的铜提筒上的图饰。图饰刻画的是将士出征凯旋的景象,图饰中有好几个将士提着人头。
身为将士,手里要是不提个敌人的脑袋是很没面子的,提的脑袋越多,战功就越大,就越能感受到姑娘们多情的媚眼。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猎头之风很是盛行,各国将士邀功请赏的凭据是看他们提回来了多少颗脑袋。对此,《诗经》上说“在沣献首”,以脑袋邀功。那么春秋战国是不是最早的呢?回答不是,还有更早的!
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施行的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国策,王朝所有健康的男人都要经历杀人或者被人杀的命运,而每番征战,谁抓到的战俘和提回来的脑袋越多,谁功劳就越大。那么猎头应该是在商代起源的吧?回答还不是,还有更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