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当时著述家,本未尝标立一定之书名;且亦少泐成定本。展转传钞,或合数种而漫题一名;
或因书中多涉及某人,即指为某人所作。(三)因经秦焚以后,汉初朝野人士,皆汲汲以求遗书为务。
献书者往往剿钞旧籍,托为古代某名人所作以售炫。前两项为战国末多伪书之原因,后一项为汉初多伪书之原因。
伪书有经前人考定已成铁案者,吾侪宜具知之,否则征引考证,徒费精神。例如今本《尚书》有《胤征》一篇,载有夏仲康时日食事,近数十年来,成为欧洲学界一问题。异说纷争,殆将十数,致劳汉学专门家天文学专门家合著专书以讨论。[4]
殊不知胤征篇纯属东晋晚出之伪古文,经清儒阎若璩惠栋辈考证,久成定谳;仲康其人之有无,且未可知,遑论其时之史迹?欧人不知此桩公案,至今犹剌剌论难,由吾侪观之,可笑亦可怜也。欲知此类伪书,略清《四库书目提要》,便可得梗概,《提要》中指为真者未必遂真,指为伪者大抵必伪,此学者应有之常识也然而伪书孔多,现所考定者什仅二三耳;此外古书或全部皆伪或真伪杂糅者,尚不知凡几。吾侪宜拈出若干条鉴别伪书之公例,作自己研究标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