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说话要看对象,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战国策·宋卫策》中讲述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个卫国人迎娶新媳妇。新媳妇一坐上车,就问道:“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
驾车人说:“借来的。”
新媳妇就对驾车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
车到了夫家门口,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妈:“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
走进屋里,看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儿会妨碍别人走路的。”
夫家的人觉得她十分可笑。
故事中新媳妇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为什么反会见笑于人呢?原因就在于“早晚之时,失也”。也就是说,她说得不是时候,没有掌握好说那三句话的时间和场合。
如果你不能在适宜的场合发表适宜的看法或言论,就会让旁人发笑或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次,某集团公司经理领着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参观某家工厂,经过仪表控制室时,忽然看见仪表板上有两个指示灯一闪一闪的,有客人问:“这两个指示灯为什么闪?”厂长回答说:“等液体达到临界线,它就不闪了。”众人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谁知厂长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仪表管理员王某却说:“不是的,那两个灯坏了。”见客人都扭过头看自己,厂长显得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