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生产力的提高尤为显著。15世纪末起席卷西欧的贵金属热,大大刺激了德国开采银矿和冶金业的技术进步。人们纷纷抛弃自己的工作,一窝蜂似地奔向拥有丰富银矿的哈茨山(图林根和萨克森一带)和南方的提罗尔,“想用最少的支出、最小的劳动耗费在最短时期里尽可能发财致富”[18]。于是矿井愈来愈深,16世纪初深及300米,17世纪初最深的一口达886米。为了排干地下水和运出矿石,人们广泛使用经过改进的大型水轮(装有凸轮、曲柄、连杆、调节器),有的直径达10米,能产生10匹马力。在萨克森的矿井中已经采用畜力牵引的水泵分层抽出积水,需用90多匹马。银矿大多与其他金属共生,冶炼困难。1451年,萨克森人芬肯发明从银铜共生矿中炼银的新技术,使银产量大增。从此,新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是宗教改革以前冶金业中影响最大的创造发明。1540年前后,德国人又发明从银汞共生矿中炼银的技术,解决了炼银生产中另一大难题。这项技术不久传往墨西哥,推动了拉美炼银业的大发展。16世纪,已有水轮带动的洗矿、碎矿和滚轧机;有水轮带动的鼓风皮囊,提高了炉温和冶炼质量。与此同时,在纺织业中出现了脚踏纺车和脚踏织机,以及用水轮带动的漂洗机。制造武器(各种大炮和火绳枪、燧发枪)、眼镜和钟表的新生产部门开始出现。1500年纽伦堡钳工亨勒恩制造出第一块椭圆形发条怀表,被称为“纽伦堡鸡蛋”[19]。马克思说:“钟表是由手工艺生产和标志资产阶级社会萌芽时期的学术知识所产生的。钟表提供了生产中采用的自动机和自动运动的原理。”[20]
相关影视:张满月电视剧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