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人们,常把德国战败归因于小毛奇,说他违背了史利芬遗嘱,削弱了德军右纵队,致使德军在西线对法军未能速战速胜,从而导致了全盘失败。其实,这是不公正的。小毛奇削弱右纵队有不得已的苦衷,是适应当时客观形势变化的正确调整。因为第一,当时俄国受日俄战争失败影响,加快军事改革,军事实力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其动员体制、铁路运输系统都有很大改进。德军以9个师在东线与俄军周旋,兵力确实太单溥。第二,法国自普法战争失败后,一心复仇,经济、工业、军事实力也有很大加强,德军左纵队凭7个师,也难以抵挡法国百万大军从阿尔萨斯——洛林发动的攻势。因此,小毛奇不得已才被迫加强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德军右纵队从绝对意义上说,并未真正削弱,反而增加了两个师。德国失败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小毛奇修改了史利芬计划,也不在于史利芬计划有漏洞、不严密,而在于德国野心太大,超出了其实力的承受力。要凭德国一国,战胜俄、法、英甚至于整个欧洲的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可以说,打败德国的不是别的什么力量,而是德国自己的野心。
相关影视:活在港片世界里